徐祯卿是有代表之作的。
主要作品徐祯卿的著述有《迪功集》《迪功外集》《翦胜野闻》《异林》《谈艺录》等。徐祯卿不但在诗歌创作上有着不俗的成就,在理论上也有着极高的成就。他的《谈艺录》更是被当成文学复古运动的指导思想。《谈艺录》的创作时间目前尚存争议。徐祯卿天性聪颖,少长文理,人称“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
16岁著《新倩集》,即知名于吴中。但早年屡试不第,读《离骚》有感,作《叹叹集》;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作《江行记》;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与文征明合纂《太湖新录》;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闻鞑靼入侵,官兵抗战不力而败,又作长诗《榆台行》。同年中进士,后被授予大理寺左寺副。明正德五年(1510年)被贬为国子监博士。
徐祯卿在诗坛占有特殊地位,诗作之多,号称“文雄”。早期诗作近白居易、刘禹锡风格,及第后受李梦阳、何景明、迪贡等影响,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参与文学复古运动,为“前七子”之一(其他六人为李梦阳、何景明、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所作《谈艺录》,只论汉魏,六朝以后不屑一顾,阐述重在复古之论。其诗格调高雅,纵横驰骋于汉唐之间,虽刻意复古,但仍不失吴中风流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