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三问尖扎黄河特大桥事故

8月22日凌晨三点多,青海省内正在施工的川青铁路尖扎黄河特大桥发生施工绳索断裂事故,事发时有15名施工工人、1名工程项目部现场负责人正在作业。该事故广受关注,就读者关注核心点,记者进行了采访。1.为何选择在夜间施工?…

8月22日凌晨三点多,青海省内正在施工的川青铁路尖扎黄河特大桥发生施工绳索断裂事故,事发时有15名施工工人、1名工程项目部现场负责人正在作业。该事故广受关注,就读者关注核心点,记者进行了采访。

1.为何选择在夜间施工?

项目施工方在接受采访时介绍,事故发生在凌晨3点多,当时正在进行钢索作业。选择在夜间施工,是为了避免钢索特性变化,“晚上的低温有利于杆件性能恒定”。当时工人在“Q塔”塔顶,用千斤顶在调整钢索。Q塔是主塔编号。

图为事故发生现场。曹继炜摄。

事故发生时,钢索骤然断裂,导致桥面失去牵引,108米钢梁主拱肋垮塌,部分桥面瞬间掉落。据介绍,多名施工人员从不同平台掉落,钢梁主拱肋的垮塌在3秒钟之内完成。

另据媒体消息,大桥施工公司曾计划于8月26日邀请媒体参加大桥合龙仪式。

2.事故原因可能是何?

事故直接原因是施工绳索断裂引发的垮塌。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钢索失去支撑,是因“锚梁”断裂。锚梁是一种用于锚固斜拉索的结构构件,在桥梁中起着关键作用。

图为失去支撑的钢索散落现场。曹继炜摄。

现场看到,4个卯梁断成8截。“桥梁的生命线在锚梁上,前面断裂,后面的跟着断裂,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和斜拉桥一样,一旦锚梁断裂,钢索就‘没劲’了,导致桥面失去牵引而垮塌。”据他介绍,锚梁均为新加工件,也会定期去检查强度,“但可能存在焊接问题,”事故的真正原因广受关注,有待官方进一步确认。

3.失联者是否都系落水?目前救援形势如何?

失联者并非都落水。据记者现场了解,事发当时多名工作人员从平台不同高度跌落,掉落在立柱、桥体、水面等不同位置。目前,至少确定仍有1名失联人员停留在摇摇欲坠的钢架上,生命体征不明。事故发生立柱有二次倒塌风险,应急救援人员正借助无人机对失联人员进行定位,多名消防官兵正冒着生命危险在立柱上开展救援。

救援人员在立柱开展救援。曹继炜摄。

‍‍‍‌‍‍‌

事故发生后,应急管理部派出工作组,青海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吴晓军,省委副书记、省长罗东川第一时间赶赴省应急指挥中心视频调度救援工作,罗东川随即赶赴现场指挥救援处置工作。应急、消防、交通、公安、卫健、武警等多个部门投入救援工作,共出动救援车辆66辆、舟艇23艘、人员386人全力开展搜救。

记者在现场看到,无人机、直升机、救援艇仍在大桥及周边水面搜寻。随着水面打捞和桥上救援进度加快,后续救援工作正有序开展。

策划:龚仕建

统筹:乔栋

拍摄:曹继炜

文字:龚仕建 乔栋

制图:陈晶

人民日报社青海分社出品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青海频道)

网友看法

1、网友春山未央:第一,超高空作业的风险控制存在严重疏漏。桥面距河面达180米,属于超高难度施工,其对索具安全系数、疲劳检测及应急预案的要求本应远高于普通工程。绳索断裂直接反映了关键承重构件可能存在质量缺陷或日常检修不到位。 第二,夜间施工的合规性与必要性存疑。尽管施工方声称"夜间符合温度要求",但夜间作业在照明条件、人员疲劳度和应急响应效率方面天然存在劣势,必须配以加倍的安全措施。是否因赶工期而降低了安全标准,需要严肃审视。  第三,赶工期背后的系统性风险。因赶8月底合龙时间点的表述,折射出当前基础设施建设中普遍存在的进度压倒安全的现象。重大工程节点压力不应成为牺牲安全规范的借口,这需要从项目管理机制上进行深刻反思。 建议立即组建跨领域专家委员会,对事故开展技术调查与管理责任溯源,重点核查索具采购质检记录、夜间施工审批流程及安全交底记录。同时,行业应引以为戒,建立特殊工况施工的"熔断机制",当安全监测数据异常时赋予现场人员叫停作业的绝对权力。 最后给人民日报提醒一句话:这篇文章里面有错别字。一会儿锚梁,一会儿卯梁。

2、网友清道夫180053798:看视频应该是竖向转体夜间合龙施工,合龙施工一般都会选择在夜间,夜间环境温度低,钢结构热变形小,工况最稳定,所以夜间施工更有利,这也是行业一贯做法,夜间合龙没有问题。转体施工属高风险,发生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仔细调查分析,调查需要时间,这个急不来,首要的还是尽全力营救失联人员,安抚遇难者家属,相信政府能妥善处理。

3、网友验成色:桥梁施工很多属于力学范畴。不是简单一根绳索一个固件的问题。在强大的外力作用下,很多东西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情况。不懂得还是要等到专业的报告。不要跟风。国外不少机构正在抓住任何机会放大,甚至造谣中国基础建设。

4、网友我们扬帆远航:愿逝者安息!值此向建没川藏、川青、川疆、成渝线上牺牲的建设英雄们致敬![玫瑰][玫瑰][玫瑰][比心][比心][比心][祈祷][祈祷][祈祷][蜡烛][蜡烛][蜡烛]

5、网友僧庐下听雨者:无外乎三方面的原因。首先是设计,如果设计合理,方案经过论证评审,那就没有设计的责任,毕竟不是国内首创。其次是施工,这个比较复杂,是否严格照图施工,施工方案是否可行,监理是否审批,安全隐患是否排除,施工现场施工主管人员是否到位,监理是否监管到位。这些既复杂又容易排查。第三就是自然灾害,这个对参建各方相关人员处罚最小。

6、网友翎飞羽:夜间施工属于正常操作,这个没得喷,但是锚梁断裂就问题大了,设计单位设计时一般会设计得比较保守,确保锚梁能满足安装强度。所以一般来说锚梁本身的质量有问题的可能性会比较大,一句话,这个施工单位摊上大事了,赔钱不说了,搞不好资质都得降级。就像当年凤凰跨桥,路桥公司直接就把分公司给注销掉了。

7、网友张可霞421:本身建桥就是危险的事情,哪敢夜间施工,就是工程赶也不能不顾安全施工,向建设大桥牺牲的英雄致敬![祈祷][祈祷][祈祷]

8、网友泰勒:货车:这次应该不能怪我了吧[呲牙]

9、网友圣琥珀:7名遇难者、9人失联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一个个等待家人归来的家庭。 施工安全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每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桥梁建设本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承载着交通发展的希望,更盼着能敲响警钟,让所有工程建设都把“安全”二字刻进骨子里,别再让悲剧重演。

10、网友行者平安:1.施工设计存在严重缺陷,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2. 桥梁设计与施工设计脱节,连续钢桁架拱桥结构设计存在问题。3. 为赶工期而夜间施工,存在安全风险。

11、网友益生泓:力学杠杆,每个部件都要制作好,焊接工艺加上榫卯结构才稳定,否则出了问题损失惨重

12、网友观沧海GCH:那个地方我去过,黄河李家峡水库下游,河面不太宽,水量一般,水势平缓,这时候天气还不冷,施工条件应该算比较好的。 按难度,贵州山区特大桥如果是10,尖扎黄河特大桥最多4。

13、网友一丝不苟奶酪LY4:向建设大桥牺牲的英雄致敬![祈祷][祈祷][祈祷]

14、网友雨滴150086125:不会是为了26号合龙仪式加班加点抢工期,疏忽了安全检查锚索加固点和杆件连接点。

15、网友宅心仁厚swd:愿逝者安息!值此向建没川藏、川青、川疆、成渝线上牺牲的建设英雄们致敬!安全是红线!时刻需要绷紧这条弦!不能为了面子忽视!静待惊鸿入瓮慌![玫瑰][玫瑰][玫瑰][比心][比心][比心][祈祷][祈祷][祈祷][蜡烛][蜡烛][蜡烛]

16、网友明月秋风:过去建桥修路,修不成功时都会生祭后才能顺利进行

17、网友用户1222289830243://@春山未央:第一,超高空作业的风险控制存在严重疏漏。桥面距河面达180米,属于超高难度施工,其对索具安全系数、疲劳检测及应急预案的要求本应远高于普通工程。绳索断裂直接反映了关键承重构件可能存在质量缺陷或日常检修不到位。 第二,夜间施工的合规性与必要性存疑。尽管施工方声称"夜间符合温度要求",但夜间作业在照明条件、人员疲劳度和应急响应效率方面天然存在劣势,必须配以加倍的安全措施。是否因赶工期而降低了安全标准,需要严肃审视。  第三,赶工期背后的系统性风险。因赶8月底合龙时间点的表述,折射出当前基础设施建设中普遍存在的进度压倒安全的现象。重大工程节点压力不应成为牺牲安全规范的借口,这需要从项目管理机制上进行深刻反思。 建议立即组建跨领域专家委员会,对事故开展技术调查与管理责任溯源,重点核查索具采购质检记录、夜间施工审批流程及安全交底记录。同时,行业应引以为戒,建立特殊工况施工的"熔断机制",当安全监测数据异常时赋予现场人员叫停作业的绝对权力。 最后给人民日报提醒一句话:这篇文章里面有错别字。一会儿锚梁,一会儿卯梁。

18、网友@WUNG.SHU:不管有在事在工作,各归各保持好心情和距离。人生安全要第一,挣钱别太累了就休息。

19、网友星驰马:啥也别说了,向这些工人们致敬吧!都是[赞]

20、网友针别里看世界:卯件断裂,严重工程质量问题!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630457012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7911187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