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特约评论员 朱昌俊
视频加载中...
“必须考上985,不然就不送我读大学”。据媒体报道,近日,就读于全国知名中学湖南长郡中学的尖子生小凯,因沉迷手机高考物理类仅考575分,被父母扫地出门,断了生活来源。
“尖子生沉迷手机高考失常被扫地出门”。这样一则高度“浓缩”而又充满现实反差的新闻,注定容易吸引眼球并引发争议。一方面,所谓“高考失常”的小凯,考取了物理类575分的成绩,超过湖南一本线约60分,放到现实语境下,其实是一个足以让不少家长和考生倾羡的成绩。父母非要求孩子“必须考上985”才能送其读大学,未免过于苛刻了。
另一方面,即便参照孩子之前作为名校尖子生的过往成绩,即便孩子真是因为沉迷手机“高考失常”,父母就将孩子“扫地出门”,这也突破了绝大多数中国父母对待孩子的“合理限度”。甚至,有网友指出,如果小凯未满18岁,父母此举更可能涉嫌违法。因此,小凯父母的选择,很多网友表示难以理解,这并不让人意外。
但实事求是地说,从目前媒体报道提供的有限信息来看,对小凯家长的这一选择,很多人可以不理解,但也不必要将之简单作为父母“成绩至上”畸形教育观和“望子成龙”执念的一个新靶子来大加批评。
据报道,小凯原为湖南顶尖高中长郡中学的物理类尖子生,初中曾获省级物理竞赛奖,入学成绩位列年级前50,被视作“清北种子选手”。但到了高中阶段,逐渐沉迷手机,出现 “早自习躲厕所玩手机、晚自习溜号、凌晨熬夜刷视频”等行为,导致白天上课昏沉、成绩断崖式下滑。虽多次模拟考亮红灯,仍未调整状态。且其个人也曾向父母作出“买手机后好好学习”的书面保证。明确这一背景,与其说父母的此番“剧烈”反应是对其高考成绩的失望,不如说是对其学习态度的一种“惩罚”。
在接受采访时,孩子母亲有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哪里没有规则,哪里没有规矩。这里说的是孩子在上学时没有“尽到本分”——(学校)你想上就上,晚自习你想溜就溜……由此或可以理解,父母将孩子“扫地出门”,或许本意更是要让其明白“尽本分”“守规则”的重要性,从而真正对自己负责。
当然,在一般的亲子关系中,规则、规矩的边界或许从来就是模糊的。尽管现实中每位父母几乎都会向孩子输出规则教育,但像这对父母这般“决绝”的,还是很少见。然而,“少见”并不等于说完全没有道理。至少在评价这对父母的选择时,不应该撇开孩子的具体表现、性格,以及亲子关系状况等,一味批评或是支持,乃至模仿,都有失偏颇。
事实上,不少人或许都听说过,一些国家的父母在孩子满18岁后就将其“赶”出家门、任其自立的“放养”式教育。这里面或许存在着一些夸大的成分,但是,再结合这位父母的态度来看,它或提出了一个值得所有人深思的现实问题——父母对孩子的“兜底”保障到底应该延伸到哪一步,其实是可以讨论,也仍有待探索的。
回到这起案例,小凯难道就此真要被扫地出门、无缘大学?其实,涉事家长有违社会一般选择的行为,可能也是与孩子的一种相互“试探”。父母或希望借此让孩子明白“规则”不是说着玩的,而家长的“兜底”也是有限度的。如果经此一事,小凯能够明白这一道理,也未尝不是一次成功的教育。而小凯将此事投诸媒体,希望改变父母的态度,并表达了希望“复读”和上大学的强烈愿望,或也体现了一种更为明确的“悔错”态度。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主流意见还是希望父母可以再给孩子一次机会。相信在双方进一步沟通之下,能有一个更好的结局。
最后要指出的是,尝试理解这对父母的“决绝”选择,并不意味着赞同父母对孩子成绩的“执念”,更不是说要提倡“用极端的方式逼孩子就范”。尊重家长不同的教育行为,底线还是在合法之上,而权衡教育行为的利弊,始终不应忽视家庭、孩子的具体境况。
网友看法
1、网友yy211(有访必回):扫地出门,断了一切来源对吧,那孩子就彻底废了,沉迷于游戏不能自拔,家长再扫出门,等于被放生,说不定自暴自弃也是有可能的……
2、网友悟道的猪:谁给他的手机,是不是也该揪出来扫地出门[吃瓜群众][吃瓜群众][吃瓜群众]
3、网友顶级小羊zOG:明明是沉迷手机 成绩下降
4、网友你的钱掉了a:卖房,搬家,练小号?
5、网友倦鸟当归:我儿子高中阶段省吃俭用买二手手机玩,很无奈
6、网友SXAK168168:高考的时候肯定还想着游戏到那个段位了[捂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