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岗起义不是武昌起义的。
后果武昌起义:黄花岗起义尤其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慷慨就义震动全国,第一次掀起全国革命的高潮。这个高潮正是1911年10月10日,推翻清朝统治的武昌起义。孙中山后来也评价,黄花岗起义先于武昌起义,成为革命党人的第一次革命。潘达微将红花岗改名为黄花岗,故此次起义被称为“黄花岗起义”。而死难的86人,因只收殓了72人,故称72烈士。
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开始疯狂瓜分中国,中华民族面临灭亡这危险。以孙中山先生为杰出代表的有史以来第一个民主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于1905年8月成立。为了推翻腐朽的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同盟会发动了一次次的武装起义。
黄花岗起义,是革命党人的第十次起义,于1911年4月27日在广州举行,又称广州起义;因阳历为三月二十九,故又称广州三二九起义。1910年11月,孙中山在马来半岛的槟榔屿召开庇能会议,决定在广州发动起义,由黄兴任总指挥。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黄兴率130余名敢死队直扑两广总督府,焚毁总督府后与弹压起义的北洋军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黄兴负伤撤回香港,喻培伦、方声洞、林觉民等86人牺牲,其中七十二人的遗体由同盟会会员潘达微以《平民日报》记者的公开身份组织人员寻获后,安葬于广州红花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