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是有后代的。
骆宾王有三个儿子。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骆宾王626年到687年,字观光,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唐代大臣、诗人、儒客大家,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骆宾王10岁时(即637年),因避战乱,随父迁至广东台山定居。 综上所述,骆家辉为骆宾王后代,则骆宾王为骆统后代,骆统就是从内黄郡迁往吴国的将军。
骆宾王7岁能诗,有神童之誉。约在唐高宗显庆(656年-661年)年间,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后历仕朝中及四川。高宗永隆二年(681年)夏,贬临海丞。后人因之称其为“骆临海”。光宅元年(684年)九月,徐敬业(即李敬业)自称匡复府大将军,骆宾王为徐敬业起草《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即《讨武曌檄》),朝野震动。十一月,兵败后被杀,或云投江死,或云落发为僧。
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以文词齐名海内,史称“初唐四杰”。其文学作品现存各体诗数10首、赋3篇、文30余篇。骆宾王也擅骈文,《讨武曌檄》是其名作。此文很富于鼓动性和号召力,激昂慷慨又沉郁凝练,其中“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等句,尤为后人所传诵。史载武则天初读至“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两句,曰:“宰相安得失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