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是渤海。
曹操的观沧海 观的是渤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嘛,显然是在“碣石”那里,亦即原渤海边一座山,在今河北省昌黎县北。大约在6世纪中叶以后,碣石山前的近岸成为陆地而离渤海较远,使碣石山不再成为观海的胜地。《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
汉建安六年,曹操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袁绍败退河北,遭此一败之后的袁绍萎靡不振,抑郁成疾,建安七年五月,袁绍病死。袁绍死后,诸子不睦,河北呈现群龙无首之势,曹操趁机平定了河北;袁绍的儿子袁熙、袁尚北窜投奔三郡乌丸,乌丸是生活在北方的游牧民族,主要盘驻在辽东、辽西、右北平三郡。袁绍的儿子与乌丸两股势力合到了一起,这样将对曹操的北边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建安十一年,乌丸就一度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面对当时的形势,如果曹操不解决来自北边乌丸之患,清剿袁氏残余势力,就很难放心地向南发展。建安十二年,曹操下定决心北上征伐乌丸,大约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决战中,曹操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袁绍的二个儿子袁尚和袁熙也被公孙康斩杀。这次北伐的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奠定了次年挥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曹操在北征乌丸得胜回师,返回中原的路上登上了碣石山,写下了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融合在一起的壮丽诗篇《观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