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贵州省望谟县的高中毕业生刘秀祥,背着患病的母亲跋涉千里,到山东读大学,一时引起轰动。那个当年背着母亲上大学的孩子,如今怎么样了?

已是党的二十大代表的刘秀祥表示,走出大山不应该是为了逃离大山,他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大山,成为深山学子的“引路人”。赴京履职的他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这让像他一样,在大山深处从教的乡村教师充满着无限的期待。

这些年,走出大山又回到大山的刘秀祥身上多了许多身份: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最美教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这名贵州省望谟县实验高中的副校长把自己的使命写在微信名中:“刘秀祥:助学走乡村”助学——是他最近十年的人生主题。

故事还得从十年前讲起,2012年,刘秀祥即将大学毕业,许多企业听闻他的事迹,向他抛出了橄榄枝。也是在毕业这年,曾经一起捡过废品谋生的一个妹妹打电话告诉他,自己不想上学了,准备结婚。刘秀祥想到,自己靠上学改变了命运,但在家乡,还有许多需要帮助的孩子,他的心愿既宏大又具体:他要回乡,他要点燃更多孩子的梦想。

当年读中学、大学时,穷得叮当响,他也执拗地不肯接受资助,如今他走到哪儿就问:能资助我的学生吗?靠这样坚持不懈,他陆续从1000多人那里“争取”到了1300多万元,让4200多名学生受到资助。

助学的另一面,是他出色的教学成绩。2015年,刘秀祥接手了一个高一班级,这个班以成绩差“著称”:中考总分700分,全班最高分258分,最低分只有100多分。那三年,他陪着学生上早读、下晚自习,带学生到家里吃饭、谈心。三年后,中考成绩258分的学生,高考考了586分,全班47名学生都考上了大学。

为了带好学生,刘秀祥将一大半工资都花在学生身上,时间也几乎都投入到学生身上——直到今天依然如此。当教师这些年,刘秀祥不辞辛苦,到处做公益演讲,一次次讲起那些心酸的过往,他说:“我一遍又一遍地讲我自己的事,不是为了向社会上的人博取同情,而是希望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帮助那些和我一样的孩子,给他们精神上的激励,希望他们渡过眼前的难关。”

回乡十年,刘秀祥最初的心愿逐渐变成现实。2012年,望谟全县只有70人录取本科,2022年,1302人考上本科,总上线率达到55.48%。他很高兴自己为此出了一份力,这名有10年党龄的共产党员说:“有种说法‘寒门难出贵子’,我不赞成,我为什么要当贵子?我只做一个平平凡凡的、对国家有用的工作者,不可以吗?”
北京青年报综合中国青年报(ID:zqbcyol)、新华社
网友看法
1、网友知者0777:向基层奉献者致敬
2、网友聪明火车WF:走出大山不是为了逃离大山,真好
3、网友阿辉2018:了不起,初心不改,使命依然!
4、网友金小九:孝心动天,归乡发热不忘本。
5、网友用户3423460689240:向基层奉献者致敬,我们应该学习他的精神。
6、网友手机用户52654577294:值得尊敬!
7、网友用户2349301284457:但愿能多出像你一样的人真心为大山里面的孩子服务
8、网友净美1314:赞叹不已[心星][心星][心星][赞][赞][赞][玫瑰][玫瑰][玫瑰]
9、网友sarawat:为刘秀祥点赞[赞][赞][赞]
10、网友爱生活灯塔7H7:了不起了,初心不变,使命必达